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二、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 有害因素分为4大类。
因素名称 具体内容
人的因素 |
|
物的因素 |
|
环境因素 |
|
管理因素 |
|
应试要求:朧教材最后附录中《生产过程危爆危害因素分类与弋码》(GB/T 13861-2009)
(二)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 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
1 |
物体打击 |
1个打击 |
10 |
坍塌 |
4个矿山 |
2 |
车辆伤害 |
3个伤害 |
11 |
冒顶片帮 |
|
3 |
机械伤害 |
12 |
透水 |
||
4 |
起重伤害 |
13 |
放炮 |
||
5 |
触电 |
5个常见 |
14 |
火药爆炸 |
5个爆炸 |
6 |
淹溺 |
15 |
醐爆炸 |
||
7 |
灼烫 |
16 |
锅炉爆炸 |
||
8 |
火灾 |
17 |
容器爆炸 |
||
9 |
高 处坠落 |
18 |
其他爆炸 |
||
20 |
其他伤害 |
1个其他 |
19 |
中毒和窒息 |
1个中毒窒息 |
简记:1个打击、3个伤害、4个矿山、5个常见、5个爆炸、1个中毒窒息、1个其他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
事故类别 |
具体说明 |
物体打击 |
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不包括: 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
车辆伤害 |
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伤亡事故。 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
机械伤害 |
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爾妾触引起的夹击、碰撞、 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 不包括: 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 |
起重伤害 |
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 吊重)、物体打击等 |
触电 |
包括:雷击伤亡事故 |
淹溺 |
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 |
灼烫 |
不包括: 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
火灾 |
|
高处坠落 |
人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事故。 不包括: 触电坠落事故 |
坍塌 |
包括: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 不包括: 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 |
冒顶片帮 |
矿山、井下事故专属 |
透水 |
|
麒 |
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 |
火药爆炸 |
火药、炸药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
瓦斯爆炸 |
|
锅炉爆炸 |
|
容器爆炸 |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爆炸 |
其他爆炸 |
粉尘爆炸、挥发气(液)体爆炸等 |
中毒和窒息 |
|
其他伤害 |
跌倒扭伤 |
注意:找最根本的原因才能做岀准确判断
三、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
(一)直观经验分析方法
- .对比、经验法
对比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对 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
- .类比方法
利用相同或相似工程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 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
(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 事件树、事故树 等。
四、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时,要全面、有序地进行,防止出现漏项,宜从: 厂址、总 平面布置、道路运输、建(构)筑物、生产工艺、物流、主要设备装置、作业环境、安全措 施 管理等几方面进行。识别的过程实际上就是: 系统安全 分析的过程。
(二)总平面布置
从功能分区、防 火间距和安全 间距、 风向、跡物朝向、危险有害物质设施、动力设施(氧 气站、乙块气站、压缩空气站、锅炉房、液化石油气站等)、道路、储运设施等方面进行分 析、识别。
(六)生产设备、装置识别的内容
分类 |
识别的内容 |
工艺设备 |
高温、低温、高压、腐蚀、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 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 |
机械设备 |
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 |
电气设备 |
触电、断电、 火灾、爆炸、 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 |


